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

纳税人报要闻 涉税中介执业要严守法律底线 清涧县税务局举办 “英雄精神砺青春 逐梦强基担使命” 主题研学活动 中税协召开第七届 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 一名驻村第一书记的十年耕耘

第1版:要闻 PDF原版PDF原版
上一版
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
声明
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8 月 13 日 星期三   01

一名驻村第一书记的十年耕耘

——记河南省周口市税务局驻前何村第一书记韩宇南

在北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干群关系展柜里,陈列着一封有些褶皱的信,上面密密麻麻签满了99个名字,每个名字都摁上了鲜红的手指印。

99个鲜红的手指印,是村民能想到的最质朴的方式,来联名挽留带领他们走出贫困、走向富裕的好干部——国家税务总局周口市税务局派驻前何村第一书记韩宇南。

“真心换真心,老百姓相信我,我就要留下来。”韩宇南说。

留下来,一任接一任。如今,作为周口市税务局驻前何村第一书记,韩宇南已经干了五任。五任,十年,前河村的驻村经历,在韩宇南心里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故事。

“带头修好了路,村民不再把我当‘外来户’”

2015年的前何村,还是个深度贫困村,村民们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:全村共有607户2329人,其中贫困户就有173户822人,这些贫困户一年下来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。

2015年8月31日,韩宇南到前何村上任第一天,正赶上刚刚下了一场大雨。村里积水成河,水是路,路是水,一群鸭子在路中间的水面上嘎嘎叫。

“我是溜着墙根儿深一脚、浅一脚进的村。”韩宇南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。

从那一刻起,他就下定决心:“一定要干出个样子,彻底改变前何村面貌!”

“宁摸十里天黑路,不走何庄一条街。”提起前何村那条11公里多长的土路,外乡的过路人也都皱眉头。

修路,成了韩宇南到任后要做的第一件事。

“村里修路弄了好几回都没成,你一个‘外来户’凭啥能给俺们修成?”一开始,村里的老木匠何富金是不相信韩宇南的。村里没人不愿意修路,但当时村“两委”班子不团结、村民积怨深、村集体没有钱等现实情况,让修路这件事难上加难。

“既然村民有那么多疑虑,那我就和村干部带头干,让村民看看我们的决心。”韩宇南暗下决心。

2015年11月,入冬的早晨气温已经很低。天刚蒙蒙亮,韩宇南就在村口逐段实地丈量平整道路。劳动力不足,他就领着村干部一起干。每人一把铁锹从早干到晚,一天又一天,雷打不动。很快,韩宇南亲自干的消息传遍全村。

“韩书记都亲自干了,咱还等啥?走,拿着家伙上工地吧!”何富金对街坊邻居们说。村民们也都看到了韩宇南要把路修好的决心,纷纷拿上工具加入进来。就连外出打工4年没回来的村民何开会,得到消息也赶回来帮忙。

就这样,韩宇南带着全村人,用4个月的时间,出工1100多人次,靠着一台挖掘机和10辆四轮车,挖坑取土800多车,垫平了村里路上大大小小的全部水坑。

路基有了,韩宇南又组织村里积极申报国家扶贫基金项目,争取到扶贫资金70多万元。不久,通到家家户户门口的水泥路修好了。

“带头修好了路,村民不再把我当‘外来户’了。”韩宇南深有感触地说。

“看到村民数钱的高兴劲儿,我比他们心里还美”

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,带动村民干起来、富起来,实现“造血式”的脱贫致富,这是韩宇南每天都在琢磨的事。

经过调研,韩宇南与村“两委”班子商量,决定在村里推广“春辣椒+冬小麦”种植模式,并与安徽亳州市的一家农产品公司签订“公司+农户”合同。 (下转2版)

编辑:超级管理员
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  缩小  默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