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上接1版)
4月1日,在川东工业重镇达州,方大达钢新厂区正式揭牌,这家拥有67年历史的钢铁企业开启了崭新篇章。
据了解,方大达钢新厂区总投资150亿元,占地5500余亩。今年以来,该公司在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引导下,在环保设施上引入先进生产工艺,选用高效可靠的处理设施、建设智能化管控系统,确保新厂区建成后全面实现超低排放。“相较于搬迁前,颗粒物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核定排放量分别减少了75.86%、65.28%、67.79%。”方大达钢安全环保部副部长王光斌介绍。
自方大达钢搬迁升级项目开展以来,达州市税务部门及时组建“重点项目智囊团”,针对搬迁升级项目中的老厂区固定资产拆除、土地治理、新厂区城镇土地使用税、房产税、设备进项税额留抵退税等涉税问题,建立重点问题解决台账,通过“受理-分送-汇总-反馈”快速闭环处理机制,帮助企业解决涉税难题。
和方大达钢一样,云南云铝海鑫铝业有限公司近年来也一直在加大环保投入,仅2021年就投资2.4亿元,购入半干法脱硫系统、烟气净化系统、袋式除尘器、在线监测系统等环保设备,资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。
企业财务负责人高明星表示,铝业企业是用水大户,得益于去年12月全国推开的水资源费改税试点,企业顺应改革要求,优化生产流程,更换新的设备,加大节水力度。“今年第一季度,企业用水量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19.27万吨降至15.01万吨。”高明星说,税收政策对环保的支持,推动企业朝着更加环保、高效、技术密集型的方向发展。
对于水泥行业而言,碳排放量大、污染严重,环保问题同样是事关行业企业存亡的大问题。
走进新疆特克斯鑫疆水泥有限责任公司,先进的环保设备将粉尘牢牢“锁住”,生料、熟料、水泥各工序自动检测、自动配料,满眼都是绿色发展的新图景。
“我们投入研发资金8000余万元,成功研发了脱氮燃烧新技术,显著减少了水泥生产过程中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。”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依托该技术,企业年节约标准煤支出1000余万元,节约氨水费用支出500余万元,节约电费200余万元。该负责人透露,公司计划在未来一年多时间内,逐步更换为高效永磁节能电机和设备,以实现一级能耗标准,展现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坚定决心。
“税务部门帮我们把‘绿色账’算得清楚又长远。虽然当前的环保投入加重了企业负担,但长远看是划算的。我们今年还准备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环保、节能、节水设备的优化升级上投入更多资金。”该公司安环部部长张昊说。
环保投入不断加码,企业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。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,今年第一季度,全国企业单位销售收入耗电量同比下降2.4%,其中工业企业在上年第四季度同比下降1.2%的基础上再下降5.5%,绿色低碳产业单位销售收入耗电量同比下降9.4%,能耗强度下降明显。
新征程上,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,中国正在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,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,一幅万物共生、和美共荣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。 (原子雯)